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你我皆是宇宙的遊子,
來時空空, 去時又何曾帶走一物
留下足跡......,
誰知它不是您去而復回之間, 喚醒您記憶的麟爪.........
你我皆是旅人,..現在,..過去,..未來...。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自我認識的開始

有一個下午,只是坐在那裡,無論什麼時候,你有時間或空閒時,看著它,看著一朵花,看著你自己,看著你所有思想的活動,和你的感覺,你的反應,只是觀察而沒有任何選擇,那是自我認識的開始。沒有自我認識,人將陷於困惑和痛苦。

Just to sit of an afternoon, whenever you have time and leisure to look at it. To look at a flower, look at yourself, to look at all  the movement of your thought, and your feelings and all your reactions. Just to observe without any choice, 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self-knowing. And without self-knowing, man is caught everlastingly in confusing and misery.


-克里希那穆提 -

註:觀者即被觀之物,一合相。所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相與非相(心之影像)俱見並合而為一,不起對立,即不起識分別,妄念即止,本心乍現。

~勝法 ~ 2019.12.5

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背塵而合覺乎!



色境萬相,依空顯,
吾人見相不見空。
心鏡萬念,依性現,
吾人見念不見性。
空不可現,依色顯空,
性亦無見,依心顯性。
合光同塵,塵依光現
心同此念,念依覺
慎之..慎之,背塵而合覺乎!!

108.04.17  勝法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東福寺賞楓寄趣~2







細雨綿綿無須歸,
東寺樓閣覽山楓,
古剎幽徑詢最色,
紅葉枝頭語秋心 。

東福寺 Nov. 9, 2018. ~勝法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東福寺賞楓寄趣~1


後記:

輕風細雨無須歸,
東寺樓台覽山楓,
古剎幽徑詢醉色
紅塵深秋且莫愁

~勝法  ~  109.11.11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直心


虛空無意,究裡無言,
心行處滅,言語道斷,
一念不住,止而能觀,
如實之意,直了此心。

~勝法~     107.10.30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直心的體會



直心的體會 

日前觀賞一個歌唱比賽節目,參加歌唱者都是歌壇新秀,個個都是佼佼著,有的無師自通,有的是經過專業訓練,參賽著都是歷經磨練,歌藝台風都是不凡,節目中,最讓我震撼的是一位來自烏魯木齊的參賽者,一把吉他及他真情流露歌聲,感動了現場的聽眾,雖然大多數人都聽不懂他所唱的維吾爾語歌詞。比賽結束,評審者面臨二難,難以抉擇誰是優勝者,這位參賽者他卻對評審說:【他無所謂,請評審導師不要為難】,那種超然,讓我攝服。當評審導師宣布這位維吾爾族歌手是優勝者,並且要高舉這位優勝者的手,接受觀眾歡呼…,在那夢寐已久的舞台,燦爛的一刻,優勝者按住了評審導師的手,他選擇不讓評審導師舉起他的手,給失敗的朋友很大的溫暖,並跟競爭對手互相約定友誼會繼續.....

評審們訪問了這一位勝利的參賽者,說:【每一位歌者都各有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你肯定有你的夢想,對不對?說說看...】, 這位歌者卻說:【我沒有夢想,我只是認真地作事,有時夢想它就自然而然實現】,這位歌者也分享想了他一些水到渠成,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故事。我聽了他的話,一位比賽者的心情分享,非常的震撼….你不是準備要來拿冠軍的嗎?為何能那麼淡然呢?換成是我,面對榮耀,我的態度是.....高興、滿足、感恩、抑或謙卑呢?我能有這麼超然的行為表現嗎?

這位少數民族的歌手,幾乎沒有時下歌者的商業包裝,也沒有競逐功利的心,他的”直心”,把事情做好,不計較利害得失,他的歌聲與行為震攝了在場的聽眾。我若有所悟:人一輩子,都在想豐富自己,怕落人後,怕所得不夠…,想很多…,擔心很多,都是為了這個 ”我”, 而這個 ”我”…源自於生命的無知、不安 與恐懼…。一般人要把一件事徹頭徹尾作好,而過程當中不多心,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是非常困難的,然而不算計得失的那種水到渠成的成功,是超然的,是平淡的。筆者所言不計較得失,並不是不知道的得失,而是應該用更高的思想去面對得失,知道得失沒有絕對,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甚麼都沒有,離開時也是兩手空空,我們有得到甚麼?有失去甚麼呢?其實是得了個”無”,失去個 "空,究竟是以【空、無】為伴,而中間的生命過程,是要以這樣的思想高度去面對生活,從人事物的經歷之中,粹練自己的心性,知道本無得失,而能隨緣得失。

世人迷於現象,常祈願事事順我心,事事如我意,卻也苦於世事生滅無常,想要抓住永恆,不能順心如意,卻也埋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其實是與真理相違背的。而真相是,天地承載萬物、孕育萬物、包容萬物,平等無為,正所謂【虛空無意,究理無言】,若能不著於現象,這個【順心】,就是調服自心,隨順因緣,而所謂【如意】,也是要自覺無意,末著於自我意識,達到如實之意,只要心不染境,這樣就會因為無意,所以事事如意,不因人事物外境之起伏而讓自己的心情迭起迭落,內心能如如不動,不自結心業,所以想要【如己之意】是聰明人,而能【如實之意】者,才是智慧的展現。

佛經記載:人類是由光音天而來,光陰天的天人因好奇心,神足來到地球,也因為吃了地球的瓊漿,化身變成報身,所以回不了天界,因地球各地之瓊漿不同,天人飲食各地瓊漿之後有不同的膚色,造成不同的種族。天人因為化身變成肉身,福報減少,為了生存,需要飲食,後來又組織家庭,漸漸養成貪、瞋、癡的習氣,進而有殺、盜、淫等惡行,於是形成了六道輪迴,不能出離。

由於人類在六道之中累劫輪迴,為了延續生命,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生活中漸漸養成造成財、色、名、食、睡的貪著習氣,養成對於外在物質世界的貪著,對於家庭親情產生無法割捨的情纏,內心擁有很多,財富名利、恩怨情仇,所以恐懼失去,擔心很多,然而生命終有結束的一天,一生中努力經營的親情與外在的物質名利、權位也在最後的一刻,在心不甘情不願的情況下被迫放下。所以我們每一世都在努力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成功的事業及一個轟轟烈烈的人生,但也每一世都在痛苦、恐懼及不捨的情況下離開人間。每一世都是空空來,也空空的去,一生對外界的物質擁有與情纏名利的追逐到最後也隨著生命而結束,然而卻留下這一生習氣情纏的包袱深植於內心,也就是所謂的【神識習氣】,然後又隨著自己的【神識習氣】再度出生來到這個世界,每一世都如此,造成業習越來越重無法解脫,殊不知遺留在內心的都只是一種影像、一種感覺而已。

透析了生命的歷程,我們更要深刻體認我們這條生命(稱為身命)是無常,而內心所染值精神習氣(稱為業命)也是虛幻不實的,我們這條生命跟大自然的物質體是一樣的,他們只是因緣合閤的暫時現象,一樣具有成、住、壞、空的生滅歷程,所以外面的物質境界,包括我們的生命是生滅無常。而我們的內心卻常分別外境的得失與善惡,認假作真,養成執著這些得失與善惡的情趣,不能與法界自然的因緣生滅法相應,受困在自己內心分別執著的思想情趣之中,猶如禁錮在自我認知牢籠之中,不能出離。因為我們的六識(意識心)就是好於分別外境,而第七識(末那識)就養成了執著這些善惡與得失的情趣習氣,所以這種自我的情趣的攀緣追逐,造成我們的生命一世再一世無止境的輪迴,得之則習,但也養成對於人事物更強烈的取捨與怕失去的執著與恐懼,雖然明知肉體生命終究會結束,然而卻拼命追逐、執著這些外在的物質名利想要鞏固這個生命,猶如在海邊的沙灘雕築城堡,城堡在華麗,海水一來隨時就會崩塌而消失,生命既然是妄,為了鞏固生命的欲求與執著,更是妄上加妄,無怪乎佛經說我們的生命就是一種因緣閤合的假我。

華嚴經云:【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六祖壇經:【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無意智】。陳明安老師也說:【有染者入六道,無染者入法界】。我們應該學習佛菩薩的智慧,外觀物理空性,進而內觀自心而不著念,頓除六識之分別,淨化七識的情趣習氣,由直心回到本心,永絕餘想,解脫身命與業命的身心束縛,超脫六道的輪迴。


虛空無意,究裡無言,
心行處滅,言語道斷,
一念不住,止而能觀,
如實之意,直了此心。

~勝法~           107.10.09

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

師之德本


法王空五蘊,覺智無等倫,
浩瀚明師智,育我茁智芽,
三千秉一念,行願度眾生,
示教菩薩法,畢生不知累,
一覺盡無餘,啟我智華開,
教念眾生苦,引領入佛道,
恩師之德本,弟子為依皈,
願修盡形壽,迴向親教恩。
勝法  107.06.05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禪心 (Zen heart)



我思故我在,無念我何在,
心如澄清水,念如水中影,
能容天下物,閒來不惹事,
禪心無一我,寂光常自曜。

I think, therefore I am, if no thoughts, where am I.
Heart is such as the clear water, thoughts is the reflected shadow on it.
The heart could render the whole world in, but leisure mind does not stir up any ripple there.
Zen heart where no one stays, quiet light always shines in there.

勝法   107.01.28

後記:
我思故我在,無念我何在,
執我住我所,無明緣心起,
心如澄清水,念是水中影,
合光不同影,水澈照大千,
禪心無一我,能容天下物,
閒來不惹事,寂光常自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