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你我皆是宇宙的遊子,
來時空空, 去時又何曾帶走一物
留下足跡......,
誰知它不是您去而復回之間, 喚醒您記憶的麟爪.........
你我皆是旅人,..現在,..過去,..未來...。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如何安心?

 


如何安心?

禪宗公案一。神光問達摩祖師說:「弟子心中不安,請老師為弟子安心。」達摩回答:「你拿心來吧。只要你把心拿來,我便與你安心。」神光心中一楞,突然悟了....,立即回答:「弟子找了好久,可就是找不出心來。」達摩祖師微微一笑,說:「假如你能找到的話,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好了,我已給你安好心了,你知道了嗎?」神光心中的不安經達摩一問早就消失了,他高興萬分,連忙回答:「弟子明白了。」

 禪宗公案二。有位居士來拜訪慧可,他對慧可說:「我大概是先世做孽,才為風疾所苦,請大師為我懺罪。」慧可想起自己當年的情景,便對這位居士說:「請你把罪拿來吧,我替你懺悔。」那位居士沉吟良久,說:「我找了好半天,卻沒找到罪。」慧可告訴他:「我已替你懺罪了。」那位居士由此大悟說:「我明白了,罪這種東西既不在內,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間。人心亦然,與佛法沒有差別。」於是便隨慧可出家,取名僧璨,成了禪宗三祖。

 禪宗公案三。三祖僧璨後來也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當四祖道信來拜訪他,求他指示一條解脫門路時,僧璨反問:「是誰綁住了你?」道信回答:「沒人綁住我。」僧璨告訴他:「既然誰也沒綁住你,那你就已經解脫,為何還要求解脫法門呢?」道信和尚立即大悟。

不安、罪孽、束縛都是你的心,想要安心、除罪、解脫地也是你的心,你的心念在自我追逐,念念相續輪迴不已,你不知道.....這全部都是你的心。你的心在自我對抗,你總是在追自己的念頭,叫做無名追逐。

祖師:叫我們找自己的心...找不到。當你的心在找你的心時,你已經把執著的念想放走了。所以,當下你看著..,全然地看著..,發現自己專注中有關注的中心點嗎?(沒有中心喔..),因為你的心正在看自己的心,因此,在那種注意力中,不存在你的思考,你就不會被你的念頭吞噬,當你有思考的時候才有中心,,你執著的念想就是你的中心..。在這個觀察當中,你不去做任何選擇,在那種注意力中,有著極高的能量,只有完全注意的質量,當下,你的心是不混亂的,不動的,在這個注意中..,你的心是清淨的,不需要安心,只要看著... 無安 自安..

心對於當下呈現的念頭,你只要看著..注意著..。不要恐懼..不要譴責...不要懊惱..也沒有想要探究的企圖...,不要浪費能量...起三心,起心就是自我思想的追逐,因為那些恐懼..譴責..懊惱..探究的企圖...都是你的心,就是你的心在自我對抗,浪費能量。當能量不散射出去,你就有了觀察,當下的觀察...

一念當下,念頭是你,不能執著,念頭是你的心的呈現,不於追逐,追了就變成妄,就是生心,著相而生心,生什麼心? 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產生自我思想的追逐,失去觀察,覺知被念頭吞噬,墮於惡趣,這就是神識習性,強迫性的思維。

你追這個念,它當下就變成妄,所以離即真,沒有作為,不與之對抗。因為念頭與你的心無關,念頭呈現在你的內心,它只是暫時的現象,當知當了..,你能讓這一念如來如去,你就是如來,叫作【如來應現】。

所謂的不安、罪孽、束縛,一切感受都不過是人的一種心境。這種心境,源自於你的五根緣觸外境,經過第六根意根,識的分別,產生慾念,長期積累變成第七識的情趣執著的習氣,並將這種過程記憶在八識田中。這樣的心理結構,由於六識七識的交互作用,時常與外境產生衝突,並對人事物境的得失、善惡、產生憂悲喜樂的心境。

外在的境界因緣合和,成住壞空,沒有常性,凡夫,內心覺受外境,追逐外境,心境也就在快樂與痛苦之間擺盪, 起起落落,因為你有一顆分別執著的心想要去選擇,想要去掌握,想要去控制外在的境界,這種衝突的本質,讓你內心不得安定,所以心念也沒有常性。它只是生住意滅,輪迴不已。

心對當下這一念,如影隨形,變幻無常,面對這個影像..這個心的影子..,怎麼辦..? 讓他沒有影子,你的心就失去作用,但是有影子時...你去追,你去除影子,就變成妄,這是輪迴的開始,叫做妄想執著..,終不可 得,

一切境遇,緣起緣滅,了不可得,所以叫【諸法空相】。一切念想,六塵緣影,追了就是妄,所以叫做【諸法寂靜】。一切相了不可得..,本空,一切法六塵緣影..,本幻,你只能作【如是觀】。如是觀,觀如是,叫觀照,所以照徹一切,卻無所照之處,若立所則生妄,照性亡矣,真妄同體,不染即是,所以離妄即真,此真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本來具足,不假外求。

~勝法~ 2023.6.6

2023年6月2日 星期五

修行感言


  1. 貪慾與恐懼是攣生兄弟,因恐懼 "不足" 而貪,因執貪而恐懼"失去"。貪嗔癡也是一體,因為有 貪念,故有 "不足" "失去" 的恐懼及捍衛,因而產生 瞋念,自己不自知,重複造作 貪念 瞋念 ,生成執著 叫做 癡。
  2.  一念當下,念頭是你,你的心的呈現,不於染除,若有染除,就是生心,著相而生心,生什麼心? 生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產生自我思想的追逐,失去觀察,覺知被念頭吞噬,墮於惡趣,這就是神識習性,強迫性的思維。
  3. 你的思想是被制約的、是拘限的,它受你生長的家庭、社會、文化習俗,與您經歷的人事物,善惡得失,情緒、感期的經歷..,所有這一切都在你的意識之中。就是你的心的內容。也就是你的思想內容,它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準則,它只是你個人的經驗而已。
  4. 以上這些意識內容,都是你對人事物境的染著而來,因起分別而染 ,染了就生愛執,一切的顛倒夢想,都是因為貪染、愛執而來。若能無欲,夫復何求若無所求,欲立何所停止所有的attachment. 內心所承諾的一切的終止。那個自我所存在的地方,沒有愛。了解執著的本質而從中得到解脫。
  5.  當車子向你開過來時,你只要從容的轉身。念頭生起,莫追念...不要恐懼..不要譴責...不要懊惱..也沒有想要探究的企圖...,不要浪費能量...起三心,起心就是自我思想的追逐,因為那些恐懼..譴責..懊惱..探究的企圖...都是你的心,就是你的心在自我對抗,浪費能量。當能量不散射出去,你就有了觀察,當下的觀察...。所以當你心起煩惱,猶如你抱著火團不放,卻對自己說:怎麼辦..,這火..它燙死了..,千經萬法..最後..還是要將心放下,金剛經:【一切法,對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何不..緣觸之時,就自取自在,任因緣自來自去。
  6.  本心 覺知一切 不染一切。覺知的本身是佛,一切就是眾生,佛因眾生而立,沒有眾生也沒有佛了,所以真妄同體,同體大悲。
  7.  真妄同體,有染..佛就是眾生,無染..眾生就是佛,當下佛是眾生,眾生是佛,佛與眾本無差別,不染即是,同體大悲。
  8.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觀就是觀照,如是觀照,觀照如是,就是善護菩提,菩提心就是道。
  9.  琅琅日照,靄靄白雲,蒼蒼眾生。
你是誰? 若你是浩日,知浩日之不生。
你是誰? 若你是雲,知雲之不滅(不滅而自滅)
你是誰? 若你是眾生,知眾生之不染。

 ~勝法~  2003.06.02

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當有注意力時大腦是安靜的

 


當有注意力時大腦是安靜的

講者: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我不知道您是否曾經探究過注意力這個問題,這注意力 (attention)專注 (concentration)是完全不相關的。專注意味著有阻力——當思想(心念)遊移不定的時候,而你試圖控制它,把它定在某處或將它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以便心念不再任意遊走巡伺,所以專注存在阻力。然而,注意力,並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阻力。

因此,注意力是、面對你的身體的感觀(五根)、心靈(意根)、思想(情趣、我執)、以及你所有的一切、完全地注意..。你必須了解並且擺脫每一種形式的阻力,也就是你要擺脫任何心靈對抗的機制機制。任何心靈對抗,也就是阻力,它會在你有恐懼的時候產生。你在對於未能獲得某物、未能達成某事、未能成為某種人、未能體驗某種經歷,也就是你的慾念不能滿足的時候,你就會產生恐懼,恐懼()會妨礙你的注意力。

現在,當你注意時,你沒有關注在任何實體上,你沒有關注的焦點。 當你注意時..這種注意可能有些晦昧不清,但我們稍後會深入探討一下。 現在..你正在聆聽- 你有在注意嗎? 也就是說,不對講者所講的內容有任何形式的抗拒,只是全神貫注地注意,將你的心、頭腦、身體等全部投入,讓你完全地注意。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就會發現那個注意之中沒有人或實體,也就是在你的覺知之中沒有一個關注的焦點。當我們深刻地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時,這種情境也會發生。

大腦能夠完成許多驚人的事情——它展現了..登陸月球、在海底生活、發明電視、發明電話、製作噴射機、製作殺人炮彈等等奇跡,大腦這個能力非常驚人。 但我們卻無法讓大腦具有秩序。 大腦需要秩序,它反對混亂。我不知道你是否有注意到這點。天哪,有這麼多事情... 你知道的,當你睡覺前,如果你的一天大腦很亂很混亂,大腦在睡眠時會安靜下來,為自己整理一切,否則它會變得不安、不確定、不清晰。 我不知道你是否為了好玩而做過這些事情。

大腦需要秩序,如果你全天觀察自己的行動並評估發生的事情,或者評估你正在發生的事情,那麼這種秩序就會產生,這樣在睡覺的時候大腦就會有秩序, 因此,大腦變得更加敏感、活躍。 混亂的大腦會導致麻木不仁。

 當我們具有注意力時,大腦是沉靜的,完全沒有任何反應。而這種注意力並不是一種你可以練習的東西。它也不是一個...你可以說: “嗯,我明天會更加專注一些,我可以練習它。那是我們的慣性,那是我們的制約,去練習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去獲取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去獲取我們認為會帶給我們幸福感的東西。重要的不是注意力的持續時間,而是對不注意的理解和觀察。對吧? 對於大腦來說,當它意識(覺知)到自己的不注意時,這種意識(覺知)本身就是注意力。你們都聽明白嗎?

因為你知道,我們正在試圖找到人類一直追求的東西。即使是最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偶爾也會仰望天空、觀看雲彩和樹木,發現它們的美。而美不在於事物本身、建築物中,..等等。我不應該深入探討這一點 - 抱歉。所以,當大腦保持靜止時,也就是完全注意的時候,包含大腦的心靈的整體變得非常寧靜。

寂靜的質量很重要。 當你完全理解..,這整個沒有任何扭曲的 認識自己的過程時,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帶來那種寂靜,不費吹灰之力,讓那種寂靜自然而然地到來。

 當任何形式的努力存在時,便會有扭曲。只有在心靈沒有扭曲、完全自由地時候,心靈才會是完全寧靜的,那時..,才有可能發現某種不同於時間思想過去的東西,並且不會扭曲。只有在那時才有可能看到那浩瀚(immensity) 的東西。那浩瀚的東西是無法被邀請的,因為一個小小的心靈,無論它多麼博學、多麼有學問、多麼冷酷無情,都無法接受沒有界限、沒有時間的東西。因此,重要的不是尋求..而是了解。智慧比聖潔更重要,因為智慧隨著悲傷的結束而來。認識悲傷就是 認識自己。當完全認識自己 (認識沒有扭曲的自己) 時,那裏就會有寂靜和美麗。畢竟,美麗就是愛,沒有這個,不論你做什麼,那 浩瀚的,那 不可言喻 (nameless)的東西都不會出現。

 後記:

什麼是佛之知見?清淨覺知 是佛知見,清淨覺知即是眾生本具的佛性。講者所言,全然的 "注意力即是清淨覺知,眾生佛性俱足,當六根緣觸六塵(色塵、生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之時,因六根攀緣塵境,立所緣境,所立照性亡,失去清淨覺知,起心了..,迷了..,接著產生五蘊(色、受、想、行、識),生念了,產生自我思想的追逐,養成五欲(財、色、名、食、睡) 的習氣。作者說明 當 全然的 "注意力時,不會產生念想,也就是六根觸緣,反觀自照,不追逐緣境,全然的觀照,觀如是,如是觀,不接受..也不排除 當下呈現於覺知中的一切..,照澈一切,不染一切。面對這一切,當下是我,當下這一念是真,不生念追逐,若生念追逐即是妄,所以真妄同體,離妄即真,面對此念當下不動,也稱作 ”不動明王,任其自來自去, 當知當了,如來現前。【卿本無事,奈何多情,自憂自擾,天地悠悠,萬物滄桑,心本豁然.. !

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 七十 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不敢孤獨,何能獨立不能獨立,必有所困惑不知天命,如何耳順?

我們始終在看著 外面的 ”成 住 壞 空,我們始終在聽著內心的 ”生 住 異 滅,體悟了這一切,所見無不平,所聞無不順,心無所求,道法自然,自然能隨心所欲了。 若能無慾,夫復可求若無所求,欲立何所? ....【萬物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我們始終在看著 外面的 ”成 住 壞 空”...,我們始終在聽著內心的 ”生 住 異 滅”..,若能無慾,夫復可求若無所求,欲立何所? ....【萬物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勝法~ 2023.4.10

Thebrain is quiet when there is attention | J. Krishnamurti

2023年5月4日 星期四

 


活在當下 (To live with 'what is')

講者:克里希那穆提 (j. Krishnamurti)

我們有沒有可能不帶任何衝突地生活? 演講者說;可以。 你可能會說,別傻了,你在欺騙自己。 或者你可能認為自己,已經在過著沒有衝突的生活,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 但是,和這樣的人爭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執著自己的想法,下定決心不想改變了。 但當演講者說:我們能夠完全沒有任何衝突地生活時, 他要麼是在講真話,要麼是在沉溺於某種虛假的幻想中。 因此,我們不僅要檢查自己的幻覺和虛偽,還要找出是否可能生活在沒有衝突的狀態下。

演講者說,我會告訴你這個方法。 但是不要輕易接受演講者的說詞, 因為如果你接受了,那我就成了權威, 你又回到了舊的遊戲中。 (演講者):這是可能的。 只有當你完全活在當下,才有可能不帶任何衝突地生活。 「當下」是指實際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活在當下,生活在當下..

不要試圖改變它, 不要試圖超越它,不要試圖控制它, 不要試圖逃避它,只是看著它,與它共存,與它在一起.. 你現在會這樣做嗎? 現在就做吧,拜託了,不要等明天。 我們沒有明天。

要活在當下, 如果你嫉妒 (envious)、貪婪 ( greedy)、嫉妒 (jealous) 或者你有困難,性、恐懼,不管是什麼問題.. 要在沒有任何思想的運動下,也就是沒有自我思想的追逐之下與它共存, 這個思想運動是你想要遠離它。 你明白嗎?我在傳達什麼? 也就是說,我嫉妒你 因為你很聰明,你很聰明,你看起來很好, 你說話很有智慧,我嫉妒你.. 你有一輛大車,一座大房子,無論是什麼東西.. 我想要那個東西,我是嫉妒的.. 我的教育是否認它(嫉妒),我的思想正在否認它.. 這意味著我必須控制它, 我必須壓抑它, 我必須試圖超越它。 這些情境..,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都是我們習慣的生活背景,這也是我們所受的教育方式..,我們習慣這麼做。

你來了,告訴我,有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就是,不要譴責它,不要評價它, 不要扼殺它,不要逃避它, 只是看著它。 像看新生兒一樣,它長得非常醜陋..,新生的嬰兒,實際上的嬰兒,你看過他們,非常醜.. - 但是,母親說:這是我的孩子,我與它共存,它不醜, 這是我最美麗的孩子。 所以以同樣的方式與它共存,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你沒有在浪費你的能量——請聽我說——你不要浪費你的能量在控制、壓抑、沖突、抵抗、逃避上,如果你做瞭這些情緒對抗..,所有這些能量都已被浪費掉了。現在你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因為你看到了它的荒謬、虛假和不真實,你現在擁有了 活在當下的能量。我說的清楚嗎?夠清楚嗎?

好。那就去做吧..。這樣你就有了觀察..而不受思想干擾的能量。正是思想創造了嫉妒,並且你的 思想: 我必須逃離它,我必須逃避它,我必須壓抑它。這就是我的教育、我的背景、我的習慣。但有人告訴我,不要那樣做,那太幼稚了,你不能用逃避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嫉妒的問題。與它共處吧,不要逃離思想所創造的東西,不要讓另一種思想說:逃離它,抵抗它。畢竟,嫉妒是由思想創造的,思想喚起了一種情感、感性和浪漫的反應,等等。正是思想創造了這種反應,也就是所謂的嫉妒。

 思想也說,我必須逃離它,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必須逃避、抵抗、壓抑。所以我們說,如果你看到逃避、抵抗、壓抑的虛假,那麼那些被用來壓抑、抵抗、逃避的能量,現在被集中起來觀察——你看到了嗎?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請和我一起去實踐,否則我的談話是毫無意義的。

現在,你不再逃避,不再抵抗,而且你感到嫉妒,這是思想運動的結果。嫉妒是比較、衡量,是「我沒有,你有」的心態。因此,思想引起了這種嫉妒的感覺。而思想本身則說:「我必須逃離這個我不知道的巨大事物」。

因為你看到了思想()的虛假性,所以你停止思想的追逐,停止..。因此,你獲得了這種觀察能量,去觀察這個嫉妒 (envious)..。嫉妒這個詞語本身就已經譴責了它。當我說我很嫉妒時,已經有一種推開它的感覺了。因此,詞語腦袋中的詞語我們必須擺脫這些詞語,你一念接著一念,也就是..,你須擺脫這些念頭追逐,你才能觀察。所有這些..,都需要極度的警覺、極度的警覺、極度的警覺,不要逃避,看到你心中升起的「嫉妒」這個詞語(念頭) – 是否是這個(念頭)造成了這種感覺?如果沒有(念頭),是否會有這種感覺?如果沒有念頭,因此沒有思想運動對吧?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那麼,是否會有嫉妒呢?我很嫉妒,嫉妒意味著比較、衡量,想成為與現狀不同的東西,或擁有我沒有得到的東西。我接受的教育是要我逃避它,壓抑它。現在,通過非常非常仔細地聆聽 心中所說的話,我看到了它的荒謬性,因此對它的認識..使它遠離了我,因此有了能量的聚集,那種專注在 當下” ..專注的能量

後記: 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在「活在當下」的演講中強調,我們常常被自己的思想和過去經驗所束縛,導致我們無法真正體驗當下的生命力量和美好。他認為,唯有喚醒對當下的覺察,放下過去和未來的包袱,並接納現實的一切,才能夠真正地活在當下。當我們學會活在當下,就能夠真正地體驗生命力量的源頭,並開始真正地活著,而非僅是生存。

 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活在當下,沒有三心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沒有自我念想的追逐,當下是實相,何謂實相? 面對諸境,心不染,不生念,不生分別見,面對自心諸境,也不於境上生心,意即,面對念頭,不起心追念,也不逃避這個念,不要試圖改變它, 不要試圖超越它,不要試圖控制它, 不要試圖逃避它,只是看著它,與它共存,與它在一起..。如此的心境,叫做【涅槃妙心】,因為他不生念,也不滅念,面對此念不生不滅,也叫做【正法】,依此正法,面對諸境,而開啟自性寶藏,正法眼,以正法之眼(智慧之眼)觀察,如是觀,觀如是,叫做觀照,持覺不失,照撤一切,不染一切。

【眾生佛性具足,皆可成佛,只因無明追逐,受生滅輪迴之苦】。佛是醒來的眾生,本性的理體就是真理,真理本來存在,真理不用修,只要明白就好,我們是迷了的佛,還在夢中..,真理他一直在那邊等著我們..

~勝法~  2023.5.4

參考:

To live with 'what is'  (j. Krishnamurti)

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當你看著自己

 





當你看著自己

講者: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現在,當你看著自己時,你不僅僅是看著正在在鏡子前梳理頭髮時的自己,還有你用你擁有的有關自己的知識、經驗在看自己。

你對你自己的影像(印象),可能是「我必須要這樣做..」、「我不應該那樣做..」、「我可以是這樣子..」、「我不應該是那樣子的」、「我未來應該會與現在不同..」等等,整個將來我要 成為甚麼..”,我要 變成怎樣..” ,自我思想的追逐,這種自我思想運動的過程..,這些都是你的知識產生的結果。

從那些知識中,你對自己形象的觀念便產生了。因此,當你看著自己時,你透過過去的知識、經驗所製造的這個影像(印象),然後用你的眼睛去看,所以你實際上沒有真正在 ,你是用你製造的影像在看你自己,那個觀察者這就是你過去的影像。現在,不帶選擇地觀察,就是觀察而沒有觀察者,觀察而沒有那個你所製造的影像,也就是觀察而沒有那個過去的影像製造者。明白嗎?需要我繼續嗎?

請好好聽我講,因為如果你知道如何聽,你就完成了一切,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你不需要努力聽,也不需要努力去改變任何事。如果我們有時間,我們會討論改變的必要性,以及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做到。

但是要先 。我認為我們從來沒有真正 過,因為當我們真正聽時,我們正在想著其他事情,或者我們會說,我不喜歡他說的話,或者將他所說的話與其他事情進行比較。你有沒有真正聽過你的妻子或丈夫呢?請不要笑,這是浪費時間,不要這樣做。而且不要鼓掌,在我不在場時鼓掌,照樣是浪費你的能量,請不要這樣做。

你有沒有真正的聽過呢?這意味著 過去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不存在妻子曾經的唠叨、曾經欺負過你,或者丈夫曾經主宰、追求權力等等,我們不必深入討論,婚姻中發生的所有這些可怕的事情。而是在沒有過去的情況下聆聽。然後你建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關係。這樣,你們的關係不再是兩個影像之間的關係,也不再是妻子對你的影像或你對她的影像之間的關係。經由影像..這樣的關係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關係。

我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關於人與人關係的問題,因為看看現在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你去到辦公室,帶著所有辦公室的問題,帶著你的野心,忍受著老闆對你的侮辱和你內心的恐懼,你和妻子或女友因為彼此製造的影像已經分開、隔開了..不知道多長的時間,而女人和女孩也有自己的問題,自己的苦難,自己的困惑,自己的野心,自己的卑鄙,自己的劣質,以及其他所有一切的情緒問題..。當你回家,你和她上床睡覺,這就是你們的關係。你孤獨,她孤獨,你希望在性中找到某種關係,你稱之為團結、合一 - 愛我的家庭。現在,所有這些都必須被理解,我們要理解,因為要創造一個不同的社會,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有所不同、你與你的妻子和鄰居之間的關係也要有所不同..一種截然不同於過去關係的新關係。如果你們的關係是基於過去的,基於你們的記憶、侮辱、唠叨、過去的影象,無論是醜陋還是美麗,或是瘋狂的、不理性的、扭曲的,那麼這種關係是扭曲的,你們根本沒有關係。

你要時刻保持警覺(覺照),不訴諸於記憶,不去挖掘你的經驗,才能不形成影像。我等一下會為你解釋這一點。一旦形成了影像,該如何擺脫它呢? 並避免再次形成影像。你明白我的問題嗎?

好的,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恭維我。那種恭維令人愉快,留下了印象在腦海中,立即形成了一個影像(印象),意即..你是我的朋友,我喜歡你,因為你恭維了我,或者是..你幫了我一個忙。而當你侮辱我,我同樣留下了印象。這就形成了一個影像,意即..你不是我的朋友。這是事實,對吧?這實際上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我喜歡你,我不喜歡你,你很美麗,你不是美麗..,你很聰明,我們一直不斷在形成影像,我們也一直不斷在製造影像。以上這些現象,就是佛教所說的 無明追逐

現在,當我受到恭維時,要在那一刻完全警覺(覺照),既不接受、也不拒絕,只是觀察它..看著它,觀察我的反應正在發生什麼..。當你非常專注地觀察時,就不會扭曲,也不會形成影象。現在你試著這樣做,你就會發現。這是非常簡單的現象,不要把它複雜化。在被恭維或侮辱的那一刻保持警覺。在那一刻,沒有選擇,因此也沒有影象形成。然後你每次遇到一個人,都是全新的。這就是真正的純真。

後記:釋迦牟尼佛說:【眾生佛性具足,皆可成佛,只因無明追逐,受生滅輪迴之苦】。吾人六根緣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見事見物,因為知見分別,產生五欲 (財、色、名、食、睡),立見我執,產生自我思想的追逐,困於見、思二惑之中。所以六根緣觸一切色境之時,應當自覺覺照,當下視之不見 (看到..而不立知見) 聽之不聞 (聽到..而不起對立分別),當下反聞,反聞趨於自性,不著於根塵,也就是 離相,對於自心觸緣所起的念頭,也不生愛憎之心染著念頭,追逐念頭,稱為 離念 對於外境諸相能離相,內境(自心)諸念 能離念,是謂【 離相即見諸佛,離念即見如來】。六祖壇經說:【善知識! 於諸境上心不染,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對於自心應時時觀照,保持警覺,如履深淵,如履薄冰,慎之! 慎之!

~勝法~ 2023.4.30

 參考:

When you look at yourself | J. Krishnamurti

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混亂不在外面,在秩序中有巨大的能量

 


l   混亂不在外面,在秩序中有巨大的能量

l   講者:克里希那穆提

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生活在混亂之中,不是對該詞的定義,而是我們生活在矛盾、分裂(分別)的實際事實,我與我的,你與你的,我們和他們..等等分別..,以及我們內在(內心裡)的所有分別和衝突,這些都表明了 混亂存在的事實。我們要如何觀察這種心裡面的混亂呢?

例如,我們昨天討論過,任何形式的 執著” (attachment) 都是內心混亂的因素,同時也是 恐懼的一部分。執著於一個人、執著於一個想法、執著於一個結論、執著於一個過去的記憶、執著於一件家具等等..都會產生混亂。

我們是否看到了這一事實?而能從這種執著(attachment)中解脫出來,而不變得孤立、漫不經心、冷漠,以致於會帶來某種內心的秩序 (order),因為我們討論的是,當我們將一切井然有序地安排好時,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我們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自己,才能意識到這種能量。所以,我們正在探索我們自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探索生命的混亂和混亂的本質,這種混亂是執著、恐懼、快樂等的一部分。我們並不是試圖把人們引向某個特定的方向,而是要認識這種混亂,而不採取任何遠離它的任何行動,只是相互研討,如果有一個講者可以使事情變得清晰明確,那就會達到這種目的。

假設我已讓我在內在方面是非常有秩序的,那麼我的外在就可能有很好的秩序。但假如我的內心深處非常混亂,我會問自己該怎麼辦?這種混亂與我不同嗎?還是我就是這個混亂?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因為如果這種混亂與我不同,那麼我可以採取一些行動,改變這種混亂模式,我將使用各種方法,將混亂從一個角落移到另一個角落,通過壓制、控制等方式來消除內心的混亂,而使心理上產生秩序。但是,如果我心裡的混亂(煩惱),就是我自己..就是這種混亂,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你正在跟隨我的思路嗎? 你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你不是在聽我講話,而是在聽自己講話,也許你會帶來改變,但如果你只是 僅僅聽聽 而已,你將在往後餘生中一直聽下去,而沒有得到任何好處,我希望你不要這樣。

 如果你僅僅聽講者說話而已,你不會作任何改變。但如果你自己看到你生活在混亂之中,你的生命處於煩惱之中,而這種混亂與你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基本上你就是這種混亂。那麼,在你想要做出任何改變之前,事實上,當你了解這種混亂是自己的時候,這個混亂就消失了..

當你認為你與混亂是分開的時候,你認為你不是混亂,你才能對它進行操作、控制。因此,這其中..,你自己你的內心會不斷的產生衝突和對抗。你可能一天能夠做到不混亂,而第二天就無法做到, (又變成混亂了),如此往復循環著。

事實上,你就是那個混亂,這就是事實,不是講話者得出的結論,也不是試圖向你灌輸任何觀點。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如果混亂就是我自己,我將無法對其做出任何改變,這意味著我無法像以前那樣,對這個煩惱進行操作,因為我操作控制的是自己,你越操弄你越混亂,因此我仍然處於完全的混亂之中。

你現在正在做這件事嗎?還是你的腦中只是講者演講詞彙的累積?事實上,我和混亂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混亂的存在是因為 我把自己與所謂的混亂分開。這是混亂的主要因素之一。我發現,只要我和我觀察到的心理狀態之間存在分裂,這種分裂就是混亂的主要因素之一。

這就像當我把自己稱作印度教徒,而自己內心呈現的有稱作 基督徒、天主教徒、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或其他任何種族的人時,你認為你與他人不同..,這種分裂就是混亂的因素之一。這種例子,每天都在發生。因此,當我們在心理上存在分裂(分別)時,我們就會鼓勵和培養混亂。而事實上,混亂就是我自己,因此,這種認識和真相帶來了秩序。

當我們發現自己與所謂的「混亂」是不可分割的時候,我們可以開始真正的面對它。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因為它需要我們將自己與過去的習慣、信仰和身份的認同等等各種 情趣執著 分離開來。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勇敢地面對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有可能發現一種新的內在秩序,這種秩序不是建立在抑制、控制或壓抑之上,而是建立在內在的自由和開放之上。這種新的秩序是非常美麗和有力的,因為它能夠使我們更加敏銳地感受到周圍的世界,並讓我們更有能力去應對這個世界帶給我們的挑戰。

後記: 當你說我的心很煩惱,是你在煩惱,那一件事是存在的..,它本身不會有煩惱,面對那一件事,你產生情趣我執,有得失的比較,有善惡的比較..,你在心中自我對抗,你在產生煩惱,煩惱的是你的心,想要去壓抑煩惱也是你的心,你的心在自我對抗,你的能量消耗在自我對抗上,你不敢面對這個事件的現實去處理它,然後放下它。

 秩序的心,即是 不混亂的心,也就是 清淨心。你的心面對當下這一念,無分別它、不染著它。因此,內心呈現的念頭,當下是你,你不與於對抗、不追逐這個念頭,不以念治念,當下這個念頭,它就自己消失了。

當你認為念頭不是你,也就是你對這個念頭產生排斥或喜歡的意圖時,這就是分別心,你的內心產生分裂,你在內心建立一個影像,一個假我,你想要消除這個念頭、制約它,對立相就產生了,叫做【以心治心】,因為「混亂」的是你的心,想要把它變成「不混亂」也是你的心..,稱為【無明追逐】。

你追這個念,它當下就變成妄,所以離 即真,沒有作為。因為念頭與你的心無關,念頭呈現在你的內心,它只是暫時的現象,當知當了,你能讓這一念如來如去,你就是如來,叫作【如來應現】。

當下你看著..,全然地看著..,發現自己專注中有關注的中心點嗎?(沒有中心喔..),因此,在那種注意力中,不存在你的思考,你就不會被你的念頭吞噬,當你有思考的時候才有中心,在這個觀察當中,你不去做任何選擇,在那種注意力中,有著極高的能量,只有完全注意的質量,當下,你的心是不混亂的,不動的,在這個專注中..,讓你的心有極佳的秩序。

 勝法  112.4.16

 參考:

Total attention | Krishnamurti

There is tremendous energy in order J. Krishnamurti

Disorder is not outside of me J. Krishnamurti

Does-attention-become-a-constant-spontaneous-state-of-action-j-krishnamurti

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給我20分鐘,為你的未來20年做準備

 


給我20分鐘,為你的未來20年做準備  摘錄  。

講者:薩古魯

 1. 時間與能量:

我們的生命是時間和能量的組合。時間對我們所有人都以相同的速度流逝,如果你將你的能量帶到一個特定的強度和可能性水平,你可能會在一年內做到某人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僅僅因為你以某種方式管理了你的生命能量。

 2. 人們最大到的問題是處於強迫性循環當中:

一個人的影響力意味著你變得多有意識 (conscious),這很重要,因為如果你處於強迫循環當中,你的能量會浪費在很多事情上。如果你觀察人們的每個身體動作、思考過程和情感,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是在強迫循環中發生的。我的思想、情感、身體從來不是我生命中的問題它們是我的工具和功能,而不是我的負擔。

 3. 疼痛是身體,痛苦是內心:

我認為「疼痛」和「痛苦」之間的區別非常有用。疼痛是生理上存在的,只有疼痛能幫助我們自我保護,所以疼痛是好的。痛苦是你在心裡面的一種感受,它是你把身體上的疼痛帶入大腦後,它就被放大千倍或百萬倍,這取決於你的能力或愚蠢程度,然後在心裡經歷苦痛。

 4. 人們受兩個能力所苦,記憶力與想像力:

人們認為自己在承受生命之苦,但實際上他們不是在承受生命之苦,他們實際上是在承受人類獨有的兩個最棒的能力,那就是生動的記憶感和驚人的想像力,對於過去的記憶與未來的想像。重要的是,大多數人類不知道如何在沒有身體活動的情況下,管理自己身體的生化作用。我見過很多人,尤其是1216歲之間的少年男女,他們內心有一些嚴重的暴力問題。如果你讓他們這樣下去,他們可能會自殺或殺人。他們處於這種狀態。其中許多人甚至殺了自己的父母,這在全世界都發生了。

 5. 生命不是一場競賽,痛苦是自己的選擇:

我們對於成功的目標和荒謬的想法讓孩子們像賽馬一樣被利用,這讓他們瘋了。當你將生命理解為一場競賽時,如果你正在比賽中,你必須快速到達終點線,對吧?對於你的一生來說,這個終點線意味著是什麼呢?死亡當你快樂時,你願意彈跳,做任何事情,甚至必要時可以彎曲身體。

這是因為每個細胞都接收到了一個信息,就是..”這個人想活著。但是,如果你一直發送錯誤的信息,你的身體就會變得混亂。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身體,每個細胞都有著巨大的記憶和智慧。如果你一直發送錯誤的信息,你就像是將你的智慧反過來攻擊自己。

 6. 注意力的覺知比智力重要:

感知是以五種不同的維度發生在你身上,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是你感受生活的方式。這些數據在你內部積累,只有因為這些數據的積累,你才能行走在一個旋轉的圓球上,這並不是一件小事。

此外,人們經常認為自己是被憤怒、痛苦等情緒所支配,但實際上,這些情緒都是源自內心的創造,而人類的經驗都是從我們內在發生的。因此,重要的是要讓內在發生的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方式發生。

 7. 情緒是你自己產生的,不要被情緒所奴役:

每個人都能理解。假使,某人甚至可以決定我是否更快樂,這難道不是最糟糕的奴隸制度嗎?這就是人類需要努力實現的 自我解放

 8. 身體只是你吃的食物,食物它沒有生命力:

如果我面前有一塊食物,如果我只是看著它,不去想:這是一個廚師精心的準備..,它一定非常美味,如果我只是看著它,只因為它對我來說不夠有生命力,它可能很美味,但對我來說不夠有生命力,我不會消耗它。

如果您只意識到這一點,您會發現您的睡眠時間會減少。另一件事是,大多數人飲食量至少比他們需要的多 50%,這意味著他們至少多吃了一倍。嘗試一下。

 9. 對於情緒處理,我們只需要關掉我們所經歷的一些問題,不要變成一個糟糕的導演:

現在是時候去理解,所有的個人問題都是從內在產生的。

我們不需要解決自己創造的問題,只需要消解它們。如果現實情況中存在問題,我們當然需要解決,如果你內心有問題,解決方法不是你需要的,解決方法是瘋狂的,解決方案是你所創造的錯覺。

你創造的思想和情感,你不需要為之尋找任何解決方案,如果你只是關掉它。 如果你企圖找到解決方案,你就會朝著瘋狂前進,因為你創造了一個鬼,你還要創造一個除鬼的人。你所創造的鬼,你必須學會與它們一起玩耍。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人願意和你玩,你就必須找人一起玩,所以你創造的鬼,如果你喜歡它們,就和它們一起玩耍,如果你不喜歡它們,就把它們關掉。

但是,它們會不斷地出現,如果你不想玩,就不要玩,它們會來來去去,從來沒有一個思想會持續超過一瞬間,它來了又去了,讓它來讓它去。如果你試圖為此找到解決方案,你將走向瘋狂。

 10. 處於實相,對自己絕對誠實:

你必須對自己絕對誠實,如果你對身邊的每個人也誠實,你將獲得與人相處的其他好處。很多人都像這樣,他們認為別人必須為他們解決問題。因為讓別人替你解決問題需要花費多個生命的時間。

只要你改正一件事情,讓自己百分之百誠實,沒有任何欺騙,當傘上有洞時,你就知道傘上有洞,你永遠不會忘記那裡有洞。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剩下的工作就變得非常簡單容易。

參考: 20 Minutes for the NEXT 20 Years of Your LIFE -- Spirit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