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你我皆是宇宙的遊子,
來時空空, 去時又何曾帶走一物
留下足跡......,
誰知它不是您去而復回之間, 喚醒您記憶的麟爪.........
你我皆是旅人,..現在,..過去,..未來...。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談我執

有一天,心血來潮,在臉書上post一則感想:

「每個人都有夢有追求,更想讓夢與追求成為永恆,年輕時,一直夢一直追,沒空去回憶,年紀稍長時,往往只剩下追憶。

然,記憶也像夢一樣,是假的,因為它是過去的事件,已不存在。
不管過往是「喜」 是 「悲」,追憶總是苦。愛「喜」之不在,惡「悲」之不去。
而未來呢?不能預料,無法掌握。
而「現在」也馬上會成為過去。
有人說要活在當下,那麼在那個「當下」是甚麼心態呢?若在那當下還是那麼的「用心」,那注定又是另一次的追憶輪迴。
何者是永恆?……
啊!……是空!是那心不染!」。

接著,朋友問:「如何空,心如何不染?」。


我因為學佛常去道場薰修,又常聽陳明安老師的開示,於是順口答說:

「空者,包容萬物,卻又不染著,心若不染,就像虛空一樣偉大,包容萬物,孕育萬物,卻也不執著萬物也!!」。

朋友又言:「生為人就有喜怒哀樂,事後要知對錯是非,平靜時才會有這些偉大的言詞,世間有幾人能保有這種境界?答案是沒有!」。


我答:「眾生看佛是眾生,佛看眾生是佛也,非眾生是佛,而是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只因眾生不『覺』,就像瞎子,一輩子見不到光,不知有光,不信有光,需要『善知識』指引」。


從上述與友人的答問當中,我體會到,一般人視喜怒哀樂為常態,更視為必然,直言:「世人若是沒有喜怒哀樂,心豈不成枯木死灰,那麼生活也就索然無味了。」然而在現實環境裡,人的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受了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薰染,產生強烈的辨識作用,也就是所謂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根、六塵、六識,依此循環,久而久之也就形成個人強烈的情趣喜好,當面對外在的人事物時,也就由這根深蒂固的愛憎的分別心產生了個人喜怒哀樂的情緒,這也就是所謂的「根本我執」。大自然一切萬物歷經成、住、壞、空,因緣變化,本來就是無常,沒有永恆,而世人執愛之不捨,憎惡之不去,恰與大自然的真理相違背,無怪乎世人視這娑婆世界為苦海,卻不知苦因是自心所造。


再者,當我們知道了這根本我執的愛憎二心是眾生的苦源,但是卻不知從何下手以斷除惑障,或常因信根不足而放棄。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時說:「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只因妄念追逐,受生滅之苦」,已經明確肯定眾生皆有成佛的質地,只是受自心蒙蔽,才不見自性,受輪迴之苦,人乘佛教聖開導師常常開示說:「修行不如修身,修身不如修心,修心不如無生」,這些證悟的大智慧者已明確的指引我們邁向解脫之道,從心下手,一門深入,根除「根本我執」的習染。


敘論至此,筆者深感慶幸,能皈依人乘佛教,師父聖開上人及陳明安老師將艱深難懂的佛法用淺顯的白話及智慧善巧妙喻的講解,讓我們知道了佛法的道理,也慢慢的了解到「覺」與「心」的作用,並將佛法應用於生活當中,掌握端正自己的行為,管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身心受益。也希望世人都能一起來學佛修行,消除地球共業,建立人間淨土,使自己智慧與福報一世比一世增長,邁向解脫之道。


~勝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