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你我皆是宇宙的遊子,
來時空空, 去時又何曾帶走一物
留下足跡......,
誰知它不是您去而復回之間, 喚醒您記憶的麟爪.........
你我皆是旅人,..現在,..過去,..未來...。

2023年3月29日 星期三

Attention and Meditation

注意力和冥想

作者:克里希納穆提(J. Krishnamurti)

當你全神貫注地聆聽時,此時並不存在一個正在參與的你。你正在聆聽,並不是你正在聆聽,只有聆聽的行為。因此在那裡,當你專注時,就沒有一個中心是自我、我、心靈。那就是冥想,全神貫注地參與,沒有任何疏忽,那麼這才是真正深入冥想的開始。因為在那裡,沒有測量,沒有時間,沒有思想。從那裡,或者在那裡,有深沉的靜默。

這意味著大腦是完全安靜的,不再喋喋不休。大腦有自己的節奏,讓它自行運作,但不是自我施加思想、施加某些東西在大腦上。整個結構、有機體和思想都是完全寧靜的。我不知道這是否曾經..在你身上發生過..?有時當你在漫步美麗的小徑、在樹木、鳥鳴和花朵的森林中行走,或者看著美麗的日落或晨曦,那麼在幾秒鐘的時間裡,你會靜下來,屏息凝視著這個世界的美麗。但那只是外部的。

但當大腦安靜下來,儘管它有自己的活動,但在思想不起作用的意義上,時間和思想在深度專注時就結束了。然後在那個寂靜中..,這不是人造的寂靜,寂靜沒有原因,在那個寂靜中有一個無可言喻..”的東西,超越了所有的時間..。這樣的心靈是宗教的心靈。只有這樣的心靈才能帶來新的文化,新的社會。因為那是永恆的,它在生命中有巨大的意義。

J. Krishnamurti: Attention and Meditation 視頻製作 ~勝法~
 

觀察的藝術

觀察的藝術

作者: 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我告訴他或她,觀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告訴觀察者如何觀察,而是學習觀察的藝術,沒有任何扭曲,沒有任何動機,沒有任何目的,只是觀察。在那裡,有極大的美麗,因為那樣就沒有扭曲,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事物本來的樣子。但是,如果你把它抽象成一個觀念,然後通過這個觀念觀察,那就是扭曲了。因此,我們只是自由地、沒有任何扭曲因素地,進入我們的觀察,觀察意識。這樣意識就開始揭示其全部,沒有什麼是隱藏的。這是因為內容是我們的傷痛、貪婪、嫉妒、幸福、信仰、意識形態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意識的混合物,過去的傳統,現在的科學或事實傳統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的意識。觀察它,不帶任何思想的運動,思想已經將我們意識的所有內容建立起來。當思想來說這是對的,這是錯的,這應該是那樣的時候,你仍然在意識的領域內,你沒有超越它。因此,我們必須清楚地理解思想的位置。思想在知識、技術等領域有自己的位置,但在人的心理結構中,思想根本就沒有位置。當它這樣做時,就開始混亂,矛盾,所有的鬥爭,形象就是你和另一個人,其它的都跟隨著。所以,藝術的意義就是把每件事情都放在它的正確位置,不是畫家、雕塑家或海盜,而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把每件事情放在它的正確位置,這就是藝術。所以你能否觀察,你能否觀察你的意識,並揭示它的內容,不是一點一滴地,而是它完整的運動,只有這樣才能超越它,而不是通過我們所謂的分析,因為分析意味著分析者和被分析對象之間的分裂,時間問題的分裂,當你分析時,每次分析都必須完全完成,如果沒有完全分析,那麼分析的不完美將會傳遞到下一個分析中,不完美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就像練習鋼琴,如果一直練習錯誤的音符,你就不會喜歡。所以這就是我們的探究,通過探究,你能否在不動眼睛的情況下觀察到,因為眼睛對大腦有影響?當你讓眼球完全靜止時,觀察變得非常清晰,因為大腦變得安靜。

你可以試著實踐這個,這不是一個技巧,也不是為了得到更進一步的東西。就像去見一個古魯學幾招技術一樣,這是一個可愛的故事,我必須告訴你。一個年輕人去見一個古魯,一個老師,他說:請告訴我什麼是真理,我到處尋找,沒有人能告訴我,我來找你,請告訴我什麼是真理。古魯說:和我待在一起,跟隨我。於是這個學生待了大約15年,觀察他,學習他的一切。15年後,他說:天哪,我什麼也沒學到。於是他去找古魯,說:對不起,你什麼也沒有教給我,我沒有找到真理,我要離開你去找別個古魯。五年後,他回來了,說:我終於學到了。古魯問他:你學到了什麼?他說:你看那條河?我可以在河上行走,不需要船,不需要任何東西,我可以直接走在水上。古魯說:你是可以那樣子作,但是如果你用小船度河呢?我認為你在接近任何古魯時應該牢記這個故事。所以,你能夠在沒有任何思想干擾你觀察的情況下進行觀察嗎?因此,當觀察者意識(覺知)到自己觀察的事物就是自己時,觀察就能夠不被思想的干擾所干擾。我的憤怒與我並不不同,我就是憤怒、嫉妒等等。因此,觀察者與被觀察的事物之間沒有區別,這是基本的真相,必須抓住。只有當你不費力地全面觀察時,整個意識(覺知)才會逐漸顯露出來。這意味著在這種完全的觀察中,可以超越思想所構建的、思想所構建的我們的意識()。思想所創造的現實不是真實的,它只是思想的現實。

 The art of observation | Krishnamurti

視頻製作 ~勝法~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觀察而不使用語言

 


觀察而不使用語言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你曾試過觀察自己、你的妻子、街對面的樹和路上走過的動物,而不使用言語嗎?你曾試過看一棵樹而不加上名稱,不帶有所有關於樹的過去影像,只是觀察樹,沒有言語,也就是沒有思想嗎?你試過了嗎?

當然沒有。你有試過看你的妻子、你的丈夫、或者是那些局限的政治家,有試過看他們 - 你的妻子、你的丈夫等等 - 沒有言語,沒有影像,沒有符號嗎?你能夠不帶有你對講者建立的形象、名聲的形象來看待講者嗎?你能夠做到嗎? 也許,以這種方式來看待講者更容易,因為他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他,但是看你的妻子、你的丈夫、樹、動物,卻沒有圖像、影像、詞語 - 這不是與樹身份認同的問題,顯而易見。如果你認同自己與樹是一體的,那你就是樹。對吧?

你能夠跟上我的思路嗎?我是在跟自己說話嗎?

 所以,首先,要意識到是否能夠看到、觀察、注視,而沒有一個詞語、一個影像,因為這樣你就能喚醒你的敏感性。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喚醒你對這些事物的敏感度。我們不敏感,我們接受了污穢、骯髒、悲慘、貧窮,我們只是接受它們。這個國家的貧窮問題永遠不會得到解決,除非你完全放棄你的民族主義。只有當你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全球關係時,才能得到解決。那時候就不會有國界了。但你可能對此不感興趣。

 所以,我們說在探索是否有另一種工具時,第一個必要的品質是非常敏感。所有的宗教都說:壓抑你的感官。對吧?壓抑你的感受,壓抑一切,所以我們逐漸失去了感官的敏感性。演講者所說的卻相反,我們靠感官生活,或許有些人發展了特定的感官。演講者要求我們喚醒所有感官的最高程度,讓你用全部感官來觀察世界。你明白我在說什麼嗎?用那種全部感官都完全覺醒的感覺來看待這個世界。這樣做會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能量感和美感。因此,在探索另一種工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件事是變得鈍化的人,透過重複、傳統和環境的壓迫變得鈍化。這裡所說的環境不僅僅是自然,環境也包括政治家、領袖、所有周圍發生的事情。我們受到所有這些壓迫,所以我們逐漸失去了所有的敏感性和創造力。當我們說到創造時,不是指創造圖像或詩歌、文學作品,而是指創造,以實現完全新的東西。要有那種能力、推動力和美感,必須要有非常強烈的敏感度。如果每個感官都沒有完全發揮作用,完全覺察,就無法擁有極高的敏感度。

 當你專注聆聽時,那個時候就沒有在專注。你只是在聆聽。不是你在聆聽,只有聆聽的行動。所以當注意力存在時,就沒有中心,也就是自我、我、心靈。那就是冥想,專注到完全和勤奮,沒有疏忽,那裡就是開始,真正深入冥想的開始。因為在那裡沒有度量、沒有時間、沒有思考。在那當中,或者說,是在深沉的寂靜中。這意味著大腦是完全安靜的,不在喋喋不休。大腦有自己的節奏,讓它自己行動,而不是自我強加,思考對大腦施加壓力。整個結構,器官和心靈是完全安靜的。

我不知道這種狀態是否曾經發生在你身上。它可能偶爾發生,當你在美麗的小路上走著,在樹木、鳥兒和花朵的森林中,或者欣賞日落或清晨的曙光時,你短暫地安靜下來,呼吸急促,欣賞世界的美麗。但那只是外在的。但是當大腦安靜下來,儘管它有自己的活動,安靜是指思想不在運作,時間和思想結束於深沉的專注中。然後在那個寂靜中,那是無名的,超越時間的。這樣的心靈是一個宗教性的心靈。只有這樣的心靈才能帶來新的文化、新的社會。因為它是永恆的,所以在生命中有著巨大的意義。

參考:The art of observation | Krishnamurti

~勝法~ 2023.3.25

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當下的覺悟

 當下的覺悟  摘錄


我現在可以感覺到那個【我】嗎?你總是透過思維在定義你自己,何不放下它。當下只是那覺知、那存在,這就是力量之所在。任何升起的影像,例如念頭、情緒、行為習慣都不是你...Who are you? You are the awareness.

有甚麼比當下更美好,人們總在當下追逐未來或回憶從前。一般人都在環境、在思維中找尋自己,但是找不到...,他們迷失在思維之中(People lost in thoughts)

 當下的空間,以及在你存在深處那個真正的你,都是在變成某個東西之前的【覺知】本身。注意力就是覺知,一般人不自主的,不斷地被吸進思維當中(念念相續..)。愛因斯坦曾被認為不是聰明的孩子,因為他的思想反應比一般人慢(thinking is slow)..。所有事物都在你的覺知之中(A object comes in conciousness.)。專注在這個具有覺知的空間。真正的智慧存在於警覺的寂靜中(the alert stillness),那個真我的維度。

當下,你沒有迷失在你的經驗裡,他有一 股生命力、平靜感,它是充滿的,生命的全部,沒有離開你,你感到它的存在。當下是那個空間,發生在當下之中的是影像。當您心中的影象也就是"念頭",在每一個當下作轉換,你認同它,產生情緒,產生情趣,那麼這些每一片刻的念頭就形成 一種時間的概念、感覺,就每個當下都是一個時刻,它不是時刻,永遠都是當下這一刻。當下就是我(Now is who you are),我是當下那個空間(The space of now, is the space of I)

 命運不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來決定,你的人生、命運,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反應。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取決於你對當下發生的事情的反應。任何一刻你都有改變自己人生的自由,透過的是以不同的反應來面對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取決於當下這一刻,你對事情的反應,而不是陷於惡業當中,長久無法自拔。話雖如此,但需要自覺(具有覺知)

 我們從寂靜開始,也從寂靜結束。讓我們處於寂靜。

-------------------------------------------------------------------------------------

進入當下四步驟(當下的禅修):在通常情況下,當下通常習慣性的被忽略,有些人甚至厭惡當下的面貌。人們總是習慣性的,無意識的被制約的,而忽略了生命中唯一有的最重要的東西,覺知當下這一刻,你的人生完全由當下組成,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在當下(過去、未來都不存在..),你的人生只能從當下展開,只有當下才能決定未來,。

           The journey into the now. 當下的導引。

(1)當下,呈現在你覺知當中,或許你開始注意周圍的環境,這是你進入當下的第一步。注意到你當下的這個空間,你是透過感官(五根)覺知(...不是思維)周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這涉及聽覺、視覺...,他只是覺知這個空間所有的一切,沒有思維、不是修練。

(2) 更深入一點,你欣賞這空間中所有一切事物,當下的原貌,有些人可能無法深入欣賞當下的原貌(五根更清晰的覺知...),但是這也沒關係。隨著欣賞當下的原貌,你產生一種良善感,對於生命不斷在你周遭展現的形形色色產生一種良善感,萬事萬物中都有生命力,你會產生感激..,一種良善感,發現你以前不曾注意的東西,例如天空...感受它的美,甚至是陰天.....。霎那間你的覺知有了改變,你現在不再想那麼多,因為想太多,你不太注意你的感官,像現在你只是認知道這空間(房間)的全貌,這就很美妙了.....

(3)在深入一些,你可以問自己:除了感官覺知中升起的東西,當下還有甚麼?這就是當下?還有甚麼其他的東西是當下?不是,它不是全然得當下...。一般人甚至沒有辦法覺知它的周遭,它的覺知是只要走路不碰到東 西就可以了..(),它的覺知不斷的被吸入思維當中,在相續的念頭挾持之下,被帶入強迫性的思維之中,心中的念頭一個接一個...,你的注意力完全在這思維洪流之中,心中的東西越來越多...被念頭淹沒、吞噬了(誰對我好,誰侵犯對我,我等一下要作什麼、吃什麼,又接受一個訊息又起另一個造作...一念接一念)你錯失了當下這一刻,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對於我們的意識狀態有什麼影響....焦慮、心不在焉、不滿於現狀、永遠期待下一刻。"警覺"的覺知(stay at alert awareness)狀態,當思維稍微消退而你的警覺仍在時,你感受ㄧ股貫穿全身的生命力,變的微弱,你的注意更注意於當下時,突然警覺,你更有生命力,微妙,但冥冥可感,覺知於內(身體的能量場)..,而你開始更根深於當下..,你處於內..,同時也處於外,處在身體之內,我稱它為持守當下的碇錨。這很重要,不然一下子你的注意力又被你的思維拖走了,

(4)感官覺知、感激欣賞、感受身體內的能量場,所有這些都升起於當下,但還有甚麼是你忽略的?發現你身體內有一樣東西,念頭和念頭之間有ㄧ個空間,思緒不在是持續不斷,突然間,你覺知到其中的空間,你真的覺得你找到了自己...。當下這一刻的本體,那個能讓你覺知到感官覺知的是甚麼?那個讓你能思維的是甚麼?那個讓你能感覺到自己身體的是甚麼?就是讓你感受這一切...,我們稱它為你的覺在,這個具有覺知的空間,或是我們可以稱它為意識本身。禪修中最美妙的是發現你自己。它是一種覺在的光明...。人們只知道自己心裡面的東西,它們的存在感完全衍生於心中的東西,這命運多麼可怕,如果你生於精神病院,你不會覺得她們不正常,因為大家都一樣....,所以這就是我們要超越的,我們有機會進入一種不同的意識狀況,它不是禪修中那種孤立的經驗,讓我們回到當下..。作為你是怎樣的感覺?(What is you feel like to be you?),不訴諸記憶,當下的你。你能感覺到你真正的本體嘛?真正的你沒有形態,只是個空曠的覺知...

內在的轉變,不在於為你的問題找到許多的答案,而是找到自己與念頭的新關係,你不再受每一個念頭的引誘。如果你看到一位漂亮的美媚走過去,你發現自己尾隨著她,你也不必想:【唉,我不可以看那個女孩,我是可是具有靈性的人了】。

 如果你能放下,就只是當下這個片刻,而不是你的下半輩子都這樣,就只在當下這個片刻,放下你要了解的任何事(Let go ypu need to understand anything),讓自己真正處在當下,就是此時此刻,就只是當下原本的情況,但就是別把自己給忘了---你是在後面的那個覺知,你是那空間,那存在。

....當下的覺悟  摘錄.....2023.03.13 revised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

 References:

  1. 如何令頭腦停止喋喋不休?| Sadhguru (薩古魯)
  2. 如何停止过度思考?| Sadhguru 萨古鲁
  3. 頭腦如何靜下來?| Sadhguru (薩古魯)
  4. 笑看喋喋不休的大腦 How Do You Stop the Mind's Chatter? - Eckhart Tolle 埃克哈特 (中英字幕)
  5. 《当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完整版),導讀
  6. J. Krishnamurti - Saanen 1980 - Public Q&A 4
  7. 如何對付內心的魔鬼聲音?| Sadhguru (薩古魯)
  8. 冥思:当下的力量(活在当下导引) 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

2023年3月4日 星期六

生命的原點


生命的原點

生命..同時面對外在環境也面對裡面的心境。外在環境影響身境,也影響心境,然而我們總是活在心境之中,心境隨著外境、身境生生滅滅,迷於現象,這叫做虛幻。身境也是外境,凡夫,身心同體,互相影響,不得解脫,悟者脫落身心,不受心與身的束縛、牽絆,因而解脫,所謂解脫就是脫落身心的束縛。

外境,外面的環境無法掌握,外境..成、住、壞、空,因緣合和,生生滅滅,它生滅無常,所以因緣本空。身體也是你的外境,身體依靠地水火風而生存,四大因緣合和,生老病死,生生滅滅輪迴不休,知道外境及身體都是因緣所生,而不迷於因緣法,緣起性空,叫做  空正見

心境,心未生念之時本是清淨,生了念之後也是清淨,本心是清淨的,念頭也只是一時的呈現,念頭無實性。內在的心境呈現那一念,你若不染著它,當下是實相。如果你對外境映現的影像產生分別執著的情趣,它付於當下的念頭一種新的定義與認知叫做識的分別,這種 ”” 的過程叫做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是心的造作,五蘊本空並無實性,追逐念頭就成為幻境。知道本心清淨而不起五蘊,追念成幻叫做  正知見。所謂 正見無見 是為 正知見

修證了空正見,不迷於因緣法。修證了正知見,不迷於自心的念頭,找回生命的原點(本來面目...),這個讓念頭及心所依靠的..這個覺知它們存在的本源...回到如如不動的本處,見到寂靜而光明的本性,叫做  寂滅見。這個本性讓生命作依靠,歷千劫而不枯。

何謂悟反聞即悟。

見物,悟其理,至理無言,因緣合闔,緣起性空。

見心,悟其性體,本空,空 無礙於緣起,萬物自然呈現,若予以追逐,則立所緣境,輪迴三界,所以心行處滅,當知當了。 所以【心能現諸念,覺知而不隨,念念本同根,相煎何太急?】

六根觸緣,當下反聞,反聞即自見,自心自見,自見無見 。如浩日之朗浩日照物生了影像,不迷於所照之影像反聞即自見,知道自己是浩日。此見是空.. 真空生妙有。 因其具足,無所不住,具足即不染,本然。自見自悟,本身即是。若有它生,若有它悟即是妄。真妄一體,知而不隨,離妄即真,不迷即是。所以要離三心去四相。三心不起,持覺不失。

觀心如虛空,能現諸色彩,心不住於色,色亦不染心!

一切境遇,緣起緣滅,了不可得,所以叫【諸法空相】。一切念想,六塵緣影,追了就是妄,所以叫做【諸法寂靜】。一切相了不可得,本空,一切法六塵緣影,本幻,你只能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是觀,觀如是,因為本來如是,所以只是觀,遍滿、具足,叫觀照,反觀自照,所以照徹一切,卻無所照之處,若立所則生妄,照性亡矣,真妄同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二,所以離妄即真。

金剛經: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求色境..心即著相,心即有住,求音聲心起分別,就是生心,所以著相即生心,生心即著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以無住為體,生其心而用。

如來無所不應,如來無所不住,以其無住為定,所以非有一個定可修,不迷而已,因不迷而生慧,慧則可用,應一切相,呈一切相,而不迷,所以定慧一體,體用同時。所以【日何曾起落,爰汝被境戲,心地又一景 ,不著現豁日】。

佛法所謂的悟即是超越因緣的束縛,看到事物背後的本質,並且回歸本性的清淨寂靜之中。悟者不再受外界影響,也不再被內心的念頭所迷惑,而能夠保持內心的空明及清靜,找回生命的原點。生命的本來面目,歷千劫而不枯,具足而圓滿,不生不滅,浩然常照。

勝法   2023.3.4

2023年3月2日 星期四

《悉達多》讀後感

《悉達多》讀後感




黑塞是德國著名作家,他於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悉達多》(Siddhartha),這是一部描寫印度教徒尋求精神解脫的小說。

《悉達多》的故事情節發生在古印度的一個小城鎮,主角悉達多是一個年輕的婆羅門族男子,他渴望尋找真理和解脫。故事描述了悉達多的人生歷程,他從尋求知識和精神解脫的婆羅門信仰轉向了佛教,成為一位沙門(僧侶),並最終發現了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自我。

《悉達多》不僅是一部關於尋求精神解脫的小說,它還涉及了人性、生命和愛情等主題。小說風格清新簡潔,充滿著詩意和哲學性,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經典的現代文學作品。

在小說《悉達多》中,主角悉達多一開始是一位婆羅門族的年輕人,他對生命和宇宙的奧秘感到好奇,渴望尋求精神解脫。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更高層次的存在。

在他的旅程中,悉達多遇到了不同的人和經歷,學習到了不同的教義和信仰。他一開始跟隨婆羅門信仰,但最終發現這種信仰不能真正滿足他的精神需求。他後來加入了佛教,成為一名沙門,學習了佛法的真諦和慈悲。

悉達多在佛教中學到了很多關於生命和宇宙的哲學知識,並通過冥想和思考來實現自我覺醒。他發現所有的人都是互相關聯的,所有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這是佛教思想的核心。最終,他通過深入的冥想,覺醒了自己的內心,獲得了精神解脫和內在的平靜,實現了他一直渴望的目標。

在小說的結尾,悉達多回到家鄉,重新與他的朋友結識,發現他們對他的改變感到驚訝。然而,他的心境已經改變,他已經超越了物質的束縛,實現了真正的自我。他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存在的意義,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體驗之一。

在小說《悉達多》中,悉達多在他的旅程中常常聽到河流的聲音,這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意義。

在佛教中,河流通常代表著生命的流動和變化。悉達多聽到河流的聲音,可以理解為他聽到了生命的聲音,聽到了宇宙的聲音。在這種聆聽中,他能夠超越自我,進入一種更深刻的境界,感受到宇宙的力量和存在的意義。

此外,河流的聲音還可以解讀為一種心靈的啟示。悉達多在聆聽河流的聲音時,靜下心來,反思自我,尋求真理。他在河流的聲音中聽到了自己的內心聲音,聽到了生命的真諦。這種聆聽和反思的過程,對悉達多的精神成長和覺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河流聲音給悉達多的啟示和他生命的體悟以及宇宙的關係,可以理解為河流聲音代表著生命的流動和變化,而悉達多通過聆聽河流的聲音,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和宇宙的秩序。他從河流聲音中感受到生命的流動和變化,進而領悟到宇宙萬物的相互聯繫和依存。

 在悉達多的旅程中,河流聲音的意義不僅僅是一種聆聽和體悟的過程,更是一種靈性探索和修行的過程。悉達多通過聆聽河流的聲音,反思自我,探索生命的真諦和宇宙的秩序,最終實現了對自我的超越和對宇宙萬物的領悟。因此,河流聲音對於悉達多的生命體悟和宇宙的關係有著深刻的意義和影響。

聽河流的聲音和佛法中所說:耳根圓通法門中,都是一種【反聞聞自性】的靈性修持。兩者都是通過聆聽聲音來實現對生命和宇宙的理解和體悟。這兩種聲音的本質和意義是相同的。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代表的聲音,是指通過聆聽聲音來實現對萬物的超越和自我解放,也就是通過聆聽聲音來達到無我之境。這種聲音是一種內在的聲音,是通過超越個人意識而抵達的普遍意識,具有超越個體和時空的本質。

而聽河流的聲音所帶來的意義,則更多地是來自於河流本身的特性和象徵意義,代表著生命的流動和變化。河流的聲音在不同的環境和時間下,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聲音,但是它的本質是不變的,同時河流它也代表的是生命的流動和變化,而生命的流動和變化是宇宙中永恆的本質。

河流什麼時候會沒有聲音呢就像我們的內心什麼時候會沒有念頭呢河流可以產生聲音,但是聲音不是河流,念頭可以在我們的內心呈現,但是念頭不是我們的心。河流的聲音是外在環境和合的一種現象,而念頭則是我們經歷任何事務境界的反射。念頭只是現象的呈現,並不代表我們心的本質,我們的心的本質是寂淨空泛的,才可以讓一切呈現。

所以河流跟河流聲音無關,我們的本心是清淨的,他也只是呈現念頭而已,跟念頭無關,就只是多了情緒的擾動..,因而產生這些有自我立場的思維..,多了造作才會產生這麼多的煩惱痛苦。所以【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對於聲音,不取分別,沒有立所,如此你聽到聲音,也聽到沒有聲音,平等的聽,【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樣把持下去,深入,【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你有聽到,但是都不染著於所聽之物,所謂【聽之不聞,聞聲悟道】,你有覺知聲音但不住於所覺之聲,無所可立..,不起分別心,也就【覺無所覺】,這是你的真心,你的本心。當我們看到一切的現象變化,當下反聞,找到不變的本質時,我們就看到了本體的寂靜。

這是一種佛教精神的觀點,強調了我們的本質是空性的、不變的,而一切現象都只是無常、緣起的表現。聆聽河流聲音可能有助於我們進入無我” 的寂靜境界,但同時也要明白河流聲音只是一種現象,它的存在和消失不影響我們的本質。

最後筆者寫了一首散文,名為【生命宛如一條長河】來描述我的心情。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不停地向前奔流,沒有盡頭。不思前,不顧後,只有當下。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隨著它的蜿蜒,不停的敘訴自己經歷。時而激昂...,時而哀淒...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這蜿蜒聲音..你只能傾聽,當...停止探索..沒有追憶...只是聽..在聽的盡處,原是永恆的寧靜...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若無這寧靜的包容,生命怎奈得...這蜿蜒的沖激...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他始終傾聽著... 傾聽著自己蜿蜒的樂曲...

 ~勝法~ 2023.3.2 

後記:聲音是河水的作用,影像也是由心呈現,河水何時會沒有聲音內心何時會沒有影像?
....聲音是河水的現象..,聲音不是河水,他只是一時的呈現,猶如念頭是由心所呈現,但是念頭不是心...,.發現觀者與被觀  本是一體,入流亡所,當下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