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你我皆是宇宙的遊子,
來時空空, 去時又何曾帶走一物
留下足跡......,
誰知它不是您去而復回之間, 喚醒您記憶的麟爪.........
你我皆是旅人,..現在,..過去,..未來...。

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

《悉達多》--- 覺醒之路.

 


《悉達多》--- 覺醒之路..

 黑塞是德國著名作家,他於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悉達多》(Siddhartha)。這是一部描寫印度教徒尋求真理和精神解脫的小說..。它還涉及了人性、生命和愛情等主題。小說風格清新簡潔,充滿著詩意和哲學性。

 《悉達多》的故事情節,發生在古印度的一個小城鎮,在小說《悉達多》中,主角悉達多一開始是一位婆羅門族的年輕人,他對生命和宇宙的奧秘感到好奇,渴望尋求精神解脫。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沒有意義,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更高層次的存在..

 在《悉達多》的旅程中..,他遇到了不同的人和經歷,學習到了不同的教義和信仰。他一開始跟隨婆羅門信仰,但最終發現這種信仰不能真正滿足他的精神需求。他後來加入了佛教,成為一名沙門,學習了佛法的真諦和慈悲....

 他發現所有的人都是互相關聯的,所有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這是佛教思想的核心。..最終,他通過深入的冥想,覺醒了自己的內心,並最終發現了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自我。

 在小說的結尾,《悉達多》回到家鄉,重新與他的朋友結識。然而,他的心境已經改變,他已經超越了物質的束縛,實現了真正的自我。他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存在的意義。

 在小說《悉達多》中,悉達多在他的旅程中常常聽到河流的聲音,這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意義..

 聽河流的聲音,和佛經的耳根圓通法門,都是一種【反聞聞自性】的靈性修持。兩者都是通過聆聽聲音來實現對生命的理解和體悟..

 河流的聲音在不同的環境和時間下,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聲音,但是河流..始終是河流,它的本質是不變的,聲音只是它經歷不同環境的現象反應,不影響河流..

 所以悟.. 【緣起性空】, 外在一切因緣變化..就是一切相..它沒有常性,並不影響 ”的本質,心性本空。我們的本心是清淨的,他也只是呈現念頭而已,跟念頭無關,..就只是多了情緒的擾動..,因而產生這些有自我立場的思維..,你的心..多了造作,才會產生這麼多的煩惱痛苦..

 河流聲音進入耳根,變成..心中的聲音,你的心音就如同水音..,當下反聞..,河流什麼時候會沒有聲音呢就像我們的內心什麼時候會沒有念頭呢? “河流可以產生聲音,但是聲音不是河流念頭可以在我們的內心呈現,但是念頭不是我們的心。河流的聲音是外在環境和合的一種現象,而念頭則是我們經歷任何事務境界的反射。念頭只是現象的呈現,並不代表我們心的本質,我們的心的本質是寂淨空泛的,才可以讓一切呈現。

 所以悟..【性空無礙於緣起】,內心可以呈現念頭,但是不被念頭所迷惑,不起心追念..

 圓通法門中,【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對於聲音,不取分別,沒有 ”立所緣境,只是聽..,全然注意.. ”” ..,不取所聽之音聲..,如此你聽到聲音,也聽到沒有聲音,平等的聽,【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以這種心境繼續深入..【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達到沒有 ””   ”..,當下..【覺無所覺..】,這是你的真心。當我們看到一切的現象變化,當下反聞,找到不變的本質時,我們就看到了本體的寂靜..

 最後筆者寫了一首散文,名為:【生命宛如一條長河】來描述我的心情..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
不停地向前奔流..
沒有盡頭..
不思前,不顧後..,只有當下..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
隨著它的蜿蜒..
不停的敘訴自己的經歷..
時而激昂..,時而哀淒..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
這蜿蜒的聲音..你只能傾聽..
...停止探索..沒有追憶..
只是聽..在聽的盡處..,原是永恆的寧靜..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
若無這寧靜的包容..
生命怎奈得...這蜿蜒的沖激..
 
生命宛如一條長河..
他始終傾聽著..
傾聽著..自己蜿蜒的樂曲..

 後記 :

【知識可以傳承..,智慧無法複製】..
【行盡一切事..,了解一切心..,即心即佛..】。

我們始終在看著 外面的 ”成住壞空”..,我們始終在聽著內心的 ”生住意滅”..,若能無慾,夫復可求? ..若無所求,欲立何所? 萬物四幻化,終當歸空無。

我們始終在看著 外面的 ”成住壞空”..,我們始終在聽著內心的 ”生住意滅”..,若能無慾,夫復可求? ..若無所求,欲立何所? 萬物四幻化,終當歸空無。

 ~聖法~  2023.6.23

 

沒有留言: